博客

  • 行动

    群里的朋友们大家好,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,变成行动上的巨人?

    其实我想说别想着成为巨人,能成为更好一点的自己,就可以了。

    或多或少,身边会有些厉害的人物,他们跑步健身背单词,坚持着一些我们想做,却做不到的事,他们是巨人吗?不是,他们是普通人。他们活的很辛苦吗?也不是,他们可以很快乐。他们很有毅力吗?不见得,可能和我们差不多。那和我们的区别是什么?

    是状态。

    他们维持着一个较好的生活状态,我们维持着一个较糟的生活状态。仅此而已。

    你静止,他在匀速前进,不需要更费力,也不要更痛苦,他就越走越远,而你还在原地不动。因为状态不同,困难的不是维持状态,而是改变状态。

    跑步跑一年,并不比坚持跑两个月困难多少,只有前两个月要坚持,剩下十个月只是习惯而已。真正挑战的是,跑了三个月,出差一个月,回来还能继续跑的人,这才是真的厉害。

    他每天都背五百个单词,你从零开始,试着一天背五十,坚持不了一星期,是不是很失败呢?

    不是。

    因为你的难度更高,从一个不背,到每天背五十,你在试图改变状态,而他只是在维持状态,你在做更困难的事,不成功,是很正常的事,不要否定自己,看扁自己。

    行动,并不困难,困难的是开始行动。

    你拖延,你畏缩,你不愿开始,这说明什么?软弱?性格缺陷?都不是,这说明你理智,意识到“开始”是最困难的事,所以总想避开,这是正常的反应。那些立刻行动的人才是奇葩。

    但我们也想成为奇葩,怎么办呢?

    “开始”的痛苦,浓烈而短暂。知道难,也要知道它短,少则三五天,多则一个月,也就习惯了,不觉得痛苦。这时就进入了状态,没什么大不了的了。

    军训第一天,觉得活不下去,到了后几天,站军姿的时候,还暗暗的有点快感。被虐久了,就有点爽了。

    痛苦是有边界的,背一年单词,或是跑一年步,真正痛苦的就是开头那几天,而获得收益却是越来越多,长远的看,这是稳赚的买卖。我们是理智的人,能看到痛苦,还要能看到痛苦的边界,和此后源源不断的收益。

    如何降低“开始”的难度呢?

    收集了二十本编程经典,却没心思读了。

    置办了一套顶级装备,武装到牙齿,却不想跑了。

    年卡办了,健身房的照片发朋友圈了,却没有再去了。

    痛苦吧?有挫败感吧?因为你开始的太早。

    推迟开始,可以让“开始”更容易!一个典型的“开始”是这样,遥望目标,搜集资料,制定计划,正式开始。思路不错,但少了个环节,

    试错。

    试错应当在计划之前,没有试错的计划,意义不大。学蛙泳,小视频看遍,岸上练一年,姿势比太极拳还标准,不下水,还是没开始。什么时候进了浅水区,感受下浮力,钻水下看看,扑腾几下,这算是试错,之后的计划才有意义,再往后,才算开始。不碰水,先买套鲨鱼皮泳衣°,自拍上传,没任何用。

    在最懵懂的时候,制定最完备的计划,当然不会成功。但有多少人还没跑步,就想好了每天五干米,还没去健身房,就打算好了三个月后秀腹肌。这种计划的失败,不是人的失败,而是缺少试错。

    在没跑一个星期,感受到肌肉酸疼前,不要妄谈每天几干米。

    没体验到单词背了忘,忘了背的轮回时,不要想着每天背几百,一个月搞定托福。

    你只是在试错,还没有开始。

    试错的阶段,出错是正常的,这是一个认识自己,认识新领域的阶段。试了水,此后的计划才有价值,才有可能完成,这才算真正的开始。

    把开始推迟一点,试错提早一点,就少一些茫然,少一些挫败,多一点把握,多一些自信,也可以早点进入新状态。

  • 稀缺

    群里的朋友们大家好,最近看了一本名为《稀缺》的书,很想分享给大家。

    把这本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套入到爱情当中,发现竟然也如此适用。

    稀缺会俘获你的大脑

    稀缺会导致稀缺心态。什么是稀缺心态?

    简而言之就是你缺少一样东西的时候,就会满脑子都是这样东西,它会占据你的全部注意力。

    饥饿的人满脑子都是食物,缺钱的人满脑子都是钱,被冷落和抛弃的人满脑子都是如何得到或挽回对方的爱。稀缺心态会造成怎样的后果?

    一是管窥。

    你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这件事上,完全忽略其他事情。

    我们打个比方,假如你三天三夜没吃饭,饿得半死不活,这时候给你一张价值7000元的演唱会门票,让你去听自己最爱的明星演唱会,并且坐在最前排。

    你会很享受吗?

    或许不会。

    你朋友打电话说:“快,出来,吃个汉堡包吧!”你可能就会立刻放弃这场演唱会。

    而如果在吃得很饱的情况下,你一定会很享受这场演唱会,就算给你一百个汉堡包?也不能让你离开现场。

    这就是管窥。当你缺少一样东西的时候,就会满脑子被它占据,从而忽略别的事情。

    你没有办法做到不去想它,不去思考它,不去在乎它。

    因为你缺少它。

    让一个想要挽回爱情的人停止联系对方是很困难的事。

    让一个想要守婚的人做到无视也是很困难的事。

    因为她们处于“稀缺心态”当中,形成了管窥思维?大脑被“挽回”、“守婚”所占据。

    哪怕她和闺蜜在一家非常高档的餐厅吃饭,哪怕来到一个非常好玩的游乐场,哪怕给她十万块让她随便花,她也感受不到太多快乐。

    在餐厅,在游乐场,在百货商厦里,她可能依然满脑子都是爱情和婚姻。

    遗憾的是,她越专注于这件事,就越难把这件事做好。为什么呢?

    这就要说到稀缺心态造成的第二个后果:带宽负担。

    什么是带宽?

    简单说就是我们的能力,思维能力,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。

    稀缺心态下,我们的能力会大大降低,会变笨和变得冲动。

    穷人会整天为赚钱所奔忙,但想让他们变成富人却很难。

    因为他们有着穷人思维°。

    贫穷的毕业生总是急于找到一份工作,即使这份工作并没有什么前途。他们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,然后不停走弯路(除了个别运气好的)。

    家境富裕的毕业生在步入职场前就会进行前瞻性思考,不会轻易去从事一份类似于电话销售这样的工作。那么所以,一个极其渴望得到爱情的人,通常就很容易被坏男人所迷惑。

    遭遇感情危机的人,就特别容易慌不择路。

    同样两个女人,

    一个被男人呵护着宠爱着,在爱情里游刃有余,那么她就更有可能做好别的事。她会享受生活,会取悦自己,会专心工作。而这样一来她的魅力值不断提升,又促使男人更加爱她,这是一个良性循环。

    另一个女人被冷落,被厌烦,被怠慢,她想得到或者挽回男人的爱,就会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感情上孤注一掷。她没有办法去享受生活,取悦自己,也不能够专心工作,管理自己的情绪。这样一来她的魅力值不断降低,男人对她的感情越来越少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

    所以越是缺爱的人,反而越得不到真正的爱…

    这本书其实读起来还是挺晦涩的,我也未必真正掌握了作者的研究成果,只想和大家做一个分享,也许大家能悟出更多,更深刻,更实用的道理。

  • 生活乐趣

    群里的朋友们,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如果远离酒色,我们怎么能享受生活的乐趣?

    我把生活的乐趣分两种: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。

    消费型快乐中,我们通过占有和消耗资源来获得快乐。这种快乐依赖于外在的物质化的东西。酒色就是典型的消费型快乐。这种快乐有三个特点:

    (1)以满足感官等生物性需要为主。我们所做的,是消费。

    (2)消耗有限资源。为了满足消费型快乐,我们不得不和别人竞争这些资源。要不然权势王位老有这么多人眼红呢?这造成了人际紧张和冲突。

    (3)容易厌倦,尤其是在无限供给的情况下。因为我们的感官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,它只对变化敏感。

    即使对消费型快乐,也有两种态度:粗放型和精致型。对酒,粗放型是豪饮,精致型是慢品。对色,粗放型是交配,细致型是恋爱。同样的资源,不同的态度创造的乐趣也会很不同。

    还有另一种快乐,创造型快乐。创造型快乐中,我们不是占有者和消耗者,而是分享者和贡献者。在这种创造型快乐中,我们在创造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美德,努力工作和生活,带给社会和他人美好东西的时候,也体会着一种深刻的成就感: 那种我正变得更好的感觉。创造型快乐不消耗资源,相反,它创造资源;不容易厌倦,相反,它容易上瘾,它把快乐与成长相联系,把利己与利他相联系,它的存在告诉我们,我们想要的不是简单的声色犬马,也是胜任挑战的成就感,而这,才是幸福永不枯竭的来源。

    我觉得消费型快乐像是我们的酒肉朋友,偶尔玩玩挺开心,但你成天和它在一起就没意思了。创造型快乐像良师益友,时间越久,越可深交。毕竟生活的乐趣不是肤浅的快乐,还有深刻的意义感及由此而来的对生命的醒悟和敬畏,这些唯有在我们创造时,才能深刻体会到。

   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启发。

  • 毅力

    群里的朋友们,大家好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,为什么嗑瓜子可以嗑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,看书学习却很难?

   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毅力这个词,其实我们人做事情,都需要有个反馈,反馈的周期越久,感

    觉上就越困难。

    想象一下,在一个空旷的地面,走直线,二十步,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。现在我让你闭上眼睛,再走一遍,看看还是直线吗?为什么变难了?

    因为没有反馈。

    再比如磕瓜子,大多数人能磕一个小时无压力。

    我们如果换个规则,现在你只能磕,不能吃,瓜子仁留下来。磕一个小时,才能把瓜子仁一次吃完。是不是有点无趣了?同样的时间,瓜子仁也没少吃,为什么感觉变了?

    因为反馈的周期拉长了。

    很多大事情,都是由一个个小事务重复或迭代而成,每个小事务中,包含了反馈和校正。反馈的周期越短,越为容易上手。磕瓜子容易,因为在两秒内就能得到反馈。而学习难,因为学习的反馈周期长。

    一个典型的学习周期是这样:学习,思考,应用,校正。这个周期越短,学习就越轻松。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,缩短学习周期,同样的东西,可以学得更高效,轻松。

    毅力重要,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。

    毅力决定了我们可以忍受多长的反馈周期,但没有决定我们可以学什么,不可以学什么。毅力可能是天生的,但方法是灵活的。

    不仅学习如此,很多事情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思路。

    健身,就对着镜子举哑铃。

    减肥,就每天早上称体重。

    考试,就要刷题加改错。

    买衣服,就要穿到身上照镜子。

    刻意的提高毅力,是一个事倍功半的事,不如思考如何缩短反馈周期,降低学习难度,既提高了成绩,又增加了自信。